南大简介: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有29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3145人,其中本科生13244人、硕士研究生11176人、博士研究生5656人、外国留学生3069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与重点序列学科22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30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7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1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据截止日期:2017年5月)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
张异宾
|
校长
|
陈骏
|
党委副书记
|
陈骏
杨忠(常务)
朱庆葆
刘鸿健
|
副校长
|
吕建(常务)
薛海林
谈哲敏
王志林
邹亚军
|
党委常委
|
张异宾、陈骏、杨忠、朱庆葆、刘鸿健、薛海林、谈哲敏、王志林、邹亚军、王明生、郭随平
|
校长助理
|
濮励杰、孙治东、范从来、陈建群
|
研究生院简介: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76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南京大学被列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单位,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 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中南京大学名列前茅,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建立,标志着南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南京大学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基础优势学科,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组织的第三轮一级学科学科评估中,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9个一级学科排名前3,16个一级学科排名前5。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校共有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已跻身世界百强之列。
目前全校共有 40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3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近百个跨学科研究中心,这些学科和科研平台为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
南京大学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共有博士生导师72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0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1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0名。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学术思想把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引向科学研究的前沿。
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培养机制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培养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以自主科研项目为牵引,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以国际交流项目为纽带,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学术起点;构建优秀人才培育平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我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开拓研究生培养和合作科研的渠道。学校与国外大学共同创建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中日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为中外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在2000年、2004年、2007年、2011年连续四届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十周年之际,由南京大学培养的20名毕业生被国务院、教育部授予“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光荣称号;南京大学有44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6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南京大学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学校培养的研究生因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良好的专业特色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在全国高校、科研、企业等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才。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将继续探索高素质、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把南京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工作!
(数字截止日期: 2015年12月)
统计概要: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一览
院系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重点培育学科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
|
哲学系(宗教学系)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法学院
|
|
|
经济法学
|
历史学系
|
|
世界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商学院
|
|
政治经济学
|
世界经济
|
|
企业管理
|
|
外国语学院
|
|
英语语言文学
|
|
社会学院
|
|
社会学
|
|
信息管理学院
|
|
情报学
|
|
数学系
|
数学
|
|
|
物理学院
|
物理学
|
|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
天文学
|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环境学院
|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质学
|
|
水文与水资源
|
大气科学学院
|
|
气象学
|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
自然地理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学
|
|
|
医学院
|
|
外科学(普外)
|
|
省重点学科
系 别
|
省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文学院
|
|
戏曲戏剧学
文艺学★
|
历史系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哲学系宗教学系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宗教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
政治学理论
|
法学院
|
法学
|
经济法学▲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社会学★
|
信息管理系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情报学★
|
商学院
|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
世界经济▲
会计学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
|
法语语言文学
|
数学系
|
|
应用数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地理学
|
海洋地质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与规划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利工程
|
地球化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
生命科学学院
|
|
生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工程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注:江苏省重点学科:一级重点:14个;二级重点:24个
★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已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一览
学科门类
|
名 称
|
哲学
|
哲学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法学
|
法学
|
政治学
|
社会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史
|
世界史
|
理学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天文学
|
地理学
|
大气科学
|
地质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统计学
|
工学
|
光学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筑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医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
|
药学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
戏剧与影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