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公共课备考 > 考研政治 > 正文

2018南京大学考研政治:马哲第六章多选精华错题集

作者:金陵南大考研网 来源:njuyz.com 浏览:2114 次 发布时间:2017/4/29

QQ:1075383148(陈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南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2018南京大学考研政治:马哲第六章多选精华错题集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二、多项选择题Ⅱ:

1.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

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D.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特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1)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活动包括物质变换,表明人的活动也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共同规律;同时这种物质变换又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即是同物质和观念之间的交换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人的实践活动又体现出新的为自然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就是包括物质运动在内的人的实践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2)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由于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以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3)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它不仅不能忽视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相反地正是在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中才表现出规律性。所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不能抹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这是因为

A.人的活动受相互作用的合力的制约

B.人的活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趋势

C.人的活动不能改变客观条件

D.人的活动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决定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现。

尽管人们都在进行着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意识、目的,而是有着它的客观规律,这是因为:第一,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第二,人们活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活动的结果不是预期的,这说明目的和结果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第三,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过程;第四,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所形成的客观规律不仅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相反地它却制约着人们的目的、意志的实现程度和活动的成败,并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历史规律既形成和实现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4.割裂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庸俗进化论 D.唯心史观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得以存在、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发展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发展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割裂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只强调社会规律的作用而否认人的主体能动性,这样就会陷入宿命论;二是仅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规律的特点及其实现。

该题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历史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活动的规律,历史主体具有能动作用;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生质变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8.推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人人都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使原来适应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以至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当时的生产关系只有发生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意味着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意味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随着新的上层建筑的产生,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完善,而新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适合的社会形式,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从根本上在历史的深处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是具有深厚经济基础的最大社会集团,它比任何个人或其他社会集团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刻的社会代表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强有力的影响。在阶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通过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表现出来。阶级斗争的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决定性环节。(2)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斗争是打击反动统治阶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甚至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他们把这比喻为“人类历史进步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产业革命,这是生产力革命的最高表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生活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10.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句话反映了

A.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原来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致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暂时维持它的存在;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原来的生产关系。生产关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着作用,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在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时,应当注意,并不是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得变革。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一个是经常变动的,另一个则是相对稳定的。只有生产力的变化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基本不能适合它的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必要和可能。“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的这句话正是突出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基本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11.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相对稳定性

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D.任何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基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成为基本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是从量变阶段进入质变阶段时,就必然提出从根本上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但是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生产力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冲破一切障碍、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关系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最后总要被这种力量所打破。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反作用最突出的时候,也正是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最为强烈,生产力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力量已经成熟的时候。所以,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这时它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但并不是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当生产力的变化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根本不能适合它的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必要与可能。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要求,选项C是错误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就不能从旧社会中直接产生和建立起来,D选项也是错误的。

15.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惟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

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

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威力。但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质,因而被称为“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人类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

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负面效应问题,我们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科学是人类智力的伟大创造,其本身并不具有破坏性。科学成果的作用取决于如何应用,而应用的过程就是科学转变为技术的过程。科学原理的技术化过程,就包括如何应用以及对应用效果的事前估计和事后评价问题。我们不能同意有些西方学者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盘否定态度。如果题目中提到的诺斯的这一观点。他认为科学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灾难,并且认同这些灾难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如此人类就陷入了科技治、乱的循环之中,其实是否认了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任何一个单独学科就能够解决或回答的问题。它需要哲学、法律、道德、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对策。题目探讨的是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1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B.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因此说,阶级斗争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社会形态的质变作了准备。社会基本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0.民粹主义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在历史极黑暗的时刻,当“人的智慧和精神潜能被缩小到了最简单化的形式,到了只为最后一片能糊口的面包而斗争时,人就会丧失自己的个体性”,成为群氓。这时他们会产生对“英雄”的渴望。而“英雄”就会依从自己的或善或恶的本性,带领群氓从善或从恶。他的这一观点

A.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B.认为英雄人物能够对社会历史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认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不起积极作用 D.是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粹主义历史观的辨析。

民粹主义是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和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以人民“精粹”自居,提出“到民间去”发动农民进行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并通过农民村社去建设社会主义而得名。他们主张主观社会学,宣扬个别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一群盲目追随英雄人物的“群盲”,主张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恐怖策略,否认政治斗争尤其是否认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米海洛夫斯基是民粹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将英雄人物视为高于人民群众,并认为英雄人物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4.下列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有

A.人类社会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种无限体系,一种最高境界的物质世界和运动形态。在物质性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一的。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就在于科学地揭示了以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统一这一性质和特征的形象表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引起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而阶级斗争则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也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唯心史观则坚持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分割线==========

2025南大考研高分学长学姐1对1辅导,仅198/课时,微信咨询:kaoyan618



  • 在线咨询
  • QQ咨询

  • QQ号:107538314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9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