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古代文学复试笔试真题
一、论先秦士阶层的兴起
二、默写郑风 子衿 并分析
三、默写李白的劳劳亭并分析
四、忘记了
五、问读过的程千帆先生的著作,选一两种述其要旨
================================
2009年古代文学复试笔试真题
一、填空,并写出作者作品。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自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河汉轻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7、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8、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9、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黯然黑者为星星。
10、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1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标点并疏解下文。
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後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
《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杨穆有《九悼》一卷,至宋已佚。晁补之、朱子皆尝续编,然补之书亦不传,仅朱子书附刻《集注》後。今所传者,大抵注与音耳。注家由东汉至宋,递相补苴,无大异词。迨於近世,始多别解。割裂补缀,言人人殊。错简说经之术,蔓延及於词赋矣。今并刊除,杜窜乱古书之渐也。
三、论述。
1、谈谈古往今来人们对陶渊明及其诗的认识。
2、你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宫体诗吗?
3、分别罗列了《世说新语》中的《方正》18,《任诞》50,《排调》33,《纰漏》2四段材料。题目如下:
分析记事,谈谈对以上所记以及魏晋风流的理解。
============================
2008年古代文学复试笔试真题
一、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作品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2、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3、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4、世胄嗫高位,英俊沉下僚。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7、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8、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9、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二、简答题
1、列举20世纪以来出土的简牍帛书四处,以其中一处为例谈其学术意义
2、列举红楼梦研究著作5部,以一部为例谈其主要内容
三、标点并疏解下文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四、论述题
1、谈谈中唐以来“李杜优劣论”及自己的看法
2、《牡丹亭》的主旨,思想渊源,及影响
==========================
2007年古代文学复试试题
1、论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2、谈谈《三国演义》的成书与版本情况
3、一段清人诗话,谈谈他的观点并简述自己的观点
4、一首周邦彦词的标点,典故,赏析
==================================
2006年古代文学复试试题
1、关于诗经的六艺与编辑成书情况,和你读过的其中的作品并分析
2、晚清的小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和艺术成就
3、谈谈你读过的现代学人的古代文学相关著作,分析其见解有什么见解和独到之处
4、给出一段词,让你加标点并说明是谁的作品(是周美成的词)并分析它
5、解释十个诗话里的体,如诚斋体,邵康节体等
=================================
2005年古代文学复试题
1、引用了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一段评论,要你对此发表看法
2、前人评价易安词“本色当行”,要你谈谈看法
(收在召溪渔隐从话里的李清照的一段词论)(词论略,见《中国历代文选》)
======================================
2004年古代文学复试题
1、沈德潜《说诗(日卒)语》论陶诗的一段话:“陶是人胸次浩然。。。。。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解释这段话,并结合所读陶诗和唐代诸位诗人的作品对这段话进行评述
(40%)
2、讨论骈文的形成过程,形式特点和发展脉络(30%)
3、结合并以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为中心,分析唐传奇中的侠客故事及其艺术渊源和历史影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