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分四个方向分别排名招生,但是初试的专业课都是一样的,即921管理学原理,指定了两本教材,分别是:罗宾斯的《管理学》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
从试题难度角度来看,南京大学管理学原理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历年真题中既有考察概念的送分题,也有需要考生阅读案例认真思考的分析题,同时还有需要考生结合实际阐述自己观点看法的开放题。命题老师在出题过程中一般会考虑到难易兼顾:如果某一年的试卷中有一道相对来说比较难的题目,则这一年的其他题目一般会比较容易;如果某一年的试卷中出现一道需要长篇大论的题目,则这一年的其他题目一般答案的篇幅都不会太长。因此,考生只要能够做到平时认真复习、多做练习,考场上沉着冷静、合理安排答题时间,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应该是不难的。
南大企管的管理学原理的考试方式一直都是只考大题,近些年来都是五道分析题。考试主要是考理论以及理论的运用。像指定教材上的一些过于实务的内容几乎不考,计算类的内容也不考。可见,专业课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整体来说,2014年的南京大学管理学原理科目的考试题目难度较大,考题较为灵活,需要考生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同时部分考题意外地考察到了非核心章节的内容,因此当年有些考生颇感“猝不及防”,考场上惊慌失措甚至半途而废者不在少数。尤其是14年考了两题非常灵活的题目,分别涉及了劳务派遣和有限竞争的问题,尤其是劳务派遣是最近以来的热点问题,让人十分意外,因为这个不是课本上的直接知识点,课本上一点都没提及过。但是,这些题目都是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来回答的。
根据管理学的逻辑主线,即管理过程学派的观点,可以将整个管理学原理所有的内容划分为以下12个模块:(1)管理学基础;(2)管理思想史;(3)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管理道德:(4)决策理论和方法;(5)计划和战略管理;(6)组织工作和组织结构设计;(7)人力资源管理;(8)群体和团队;(9)领导理论和激励理论;(10)管理沟通和管理信息;(11)管理中的控制职能;(12)变革与创新管理。上述12个模块基本涵盖了管理学原理的所有考点。
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921管理学原理科目历年章节考点分布表
模块
|
考察频率
|
考察的
年份和题号
|
考察的知识点
|
模块1
管理学基础
|
2
|
08年第2题
10年第1题
|
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实践、思想和理论的关系
管理层次和管理技能
|
模块2
管理思想史
|
4.5
|
07年第1题
08年第4题
09年第1题
09年第4题
11年第1题*
|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霍桑试验及其对管理者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无为而治”
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
|
模块3
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管理道德
|
2
|
07年第3题
08年第3题
12年第1题
|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
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
关于企业伦理的几个观点
|
模块4
决策理论和
决策方法
|
1
|
09年第3题
12年第2题
13年第1题
|
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直觉模型
不确定型决策与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行为决策理论
|
模块5
计划和战略管理
|
2
|
10年第3题
14年第3题
|
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存在有限竞争的利弊
|
模块6
组织工作和
组织结构设计
|
5.5
|
07年第2题*
07年第4题
09年第2题
09年第2题
10年第2题
12年第3题
12年第4题*
12年第5题*
14年第1题
|
彼得原理(彼得现象)
职能部门化的问题和改善方式
分权和授权,有效授权的方法
因人设岗和因事设岗
横向组织设计,横向协调
扁平化组织与锥形组织
非正式组织
组织变革
越级管理、统一指挥
|
模块7
人力资源管理
|
3.5
|
07年第2题*
08年第1题
10年第4题
14年第2题
|
彼得原理(彼得现象)
企业招聘和解聘的动机分析
以裁员的方式应对危机的优缺点
劳务派遣制
|
模块8
群体和团队
|
1
|
11年第5题
|
多元化团队的优势和威胁
|
模块9
领导理论和
激励理论
|
2.5
|
11年第1题*
11年第2题
12年第4题*
13年第3题
14年第4题
|
富士康的领导模式和激励模式
薪酬保密制度的实施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权力来源
费德勒领导模型
权变领导理论
|
模块10
管理沟通和
管理信息
|
1
|
11年第4题
|
小道消息的出现原因和处理方法
|
模块11
管理中的
控制职能
|
2
|
07年第5题
11年第3题
13年第4题
|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官僚控制和小集体控制,控制模式与组织结构
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
模块12
变革与创新管理
|
3
|
08年第5题
10年第5题
12年第5题*
13年第5题
14年第5题
|
创新和维持的矛盾关系
技术创新中的“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维持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成功的创新原理
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
注:如某题涉及多个模块的多个知识点,则在每个模块中分别列示,并在其后标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