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2. 要求具备发现、解析、独立解决天文与空间科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掌握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测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某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
二、学科方向
专业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指导教师
|
天
体
物
理
|
高能天体物理
|
超新星与超新星遗迹
|
戴子高、李向东、陈阳、黄永锋、王祥玉、王发印
|
γ射线暴及其余辉
|
致密天体物理
|
吸积与外流
|
宇宙线物理
|
快速射电暴
|
太阳物理与
日地空间物理
|
太阳活动区物理
|
方成、丁明德、陈鹏飞、戴煜、李川、郭洋、程鑫
|
太阳磁流体力学
|
日地空间物理
|
空间天气学
|
星系形成与演化
|
河外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
顾秋生、施勇、李志远、邱科平、罗斌、罗新炼、陈燕梅
|
河外星系的多波段观测与研究
|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
|
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
|
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
|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
天体力学
|
非线性动力学与太阳系动力学
|
孙义燧、周礼勇、万晓生、黎健
|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与形成
|
周济林、张辉、谢基伟
|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
|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
|
徐波、侯锡云、汤靖师
|
天体测量
|
天文参考系理论与方法
|
朱紫、张鸿、谢懿
|
相对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
银河系运动学与动力学
|
三、学制
硕士生学制为3年,提前攻博生5年。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类别分为A、B、C、D四类,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7学分)、B类: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程(3-6学分)、C类:以二级学科(专业)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6-8学分)、D类:全校或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见下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学分
|
任课教师
|
10284A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必修课程)
|
A
|
2
|
硕士课程
|
10284D077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
A
|
1
|
硕士课程
(三门需任选一门)
|
10284D078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A
|
1
|
10284D07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A
|
1
|
10284A001
|
硕士英语
|
A
|
4
|
硕士课程
|
070401B01
|
磁流体力学
|
B
|
4
|
戴煜
|
070402B01
|
非线性动力学引论
|
B
|
3
|
黎健、周济林
|
070402B02
|
轨道力学
|
B
|
4
|
侯锡云
|
070401B02
|
天文文献阅读
|
B
|
2
|
陈鹏飞
|
070401B03
|
广义相对论基础
|
B
|
3
|
王祥玉
|
070401B04
|
天体物理辐射理论
|
B
|
4
|
陈 阳
|
070401B05
|
恒星结构与演化
|
B
|
4
|
罗新炼
|
070401B06
|
星系物理
|
B
|
3
|
顾秋生
|
070401C01
|
致密星物理
|
C
|
3
|
戴子高
|
070401C02
|
空间天气学
|
C
|
2
|
程鑫、李川
|
070401C03
|
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
|
C
|
4
|
李志远、邱科平
|
070402C04
|
天文参考系
|
C
|
3
|
朱紫
|
070401C05
|
星系形成与演化
|
C
|
3
|
施勇
|
070402C06
|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
|
C
|
3
|
徐波
|
070402C08
|
行星形成与演化
|
C
|
3
|
张辉
|
070401D04
|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导论
|
D
|
3
|
紫台、 吴德金
|
070401D06
|
活动星系核
|
D
|
2
|
罗斌
|
070401D07
|
计算天文
|
D
|
2
|
陈鹏飞
|
070401D09
|
太阳活动区物理
|
D
|
3
|
丁明德
|
070401D12
|
X射线双星
|
D
|
2
|
李向东
|
070401D16
|
粒子天体物理前沿
|
D
|
2
|
王祥玉
|
070401D17
|
宇宙学导论
|
D
|
2
|
王发印
|
070401D18
|
X射线天文
|
D
|
2
|
李志远
|
070402D02
|
人造卫星精密定轨
|
D
|
3
|
汤靖师
|
070402D10
|
系统控制理论
|
D
|
3
|
徐波
|
070402D19
|
并行计算程序设计
|
D
|
2
|
张鸿、于莹
|
五、培养方式
1.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
(1) 课程学习:
①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历入学者为36学分数的课程。
②除A类课程外,须至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括“天文文献阅读” 课程)。
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戴文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论文选题: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3)开题报告:硕士三年级上学期末需要作开题报告(由导师负责组织),对于开题报告不合格者,将延期半年再作开题报告。
(4)预答辩:在正式答辩之前必须通过预答辩程序。
(5)论文评阅和答辩: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按南京大学关于学位论文评阅、评议及答辩的相关规定执行。
(6)对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量化标准为:
申请人应至少在国内核心以上天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第一作者并以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
说明:在SCI索引源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排序二、三名)或被EI(全文检索)收录一篇论文(排序二、三名),可计为一篇国内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提前攻博研究生(硕博连读生)的培养
(1)为保证优秀博士生生源和科研工作的连续性,按不超过本年度计划内硕士生总数40%-60%的比例,在二年级硕士生中选拔部分研究生提前攻博。
(2)硕博连读生的选拔要求为:入学考试或中期考核成绩优良、具备科研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对部分有突出才能或在读期间取得重要成果的研究生可不受成绩和名额的限制。
(3)在第3学期末课程基本结束时,由院学位委员会对申请提前攻博的研究生(硕博连读生)进行资格考试,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通过者转为提前攻博生,不通过者继续按硕士生要求培养。
六、研究生津贴与教学、科研奖励
1、研究生科研论文奖励标准
在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1篇第1作者论文奖励2400元;
在其他SCI期刊上发表1篇第1作者论文奖励1200元;
假期期间研究生的导师津贴由导师决定。
2、研究生教学助理奖励标准
为鼓励研究生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对高等数学辅导、普通物理辅导、普通天文实习、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等课程设立研究生教学助理岗位,报酬标准为400元/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
时间
|
相关人
|
入学报到
|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
教务员
|
师生互选(硕士生)
|
第1学期结束前
|
院学位委员会
|
制定学习计划(硕士生)
|
第1学期结束前
|
导师
|
开题报告
|
入学后2-3学期内
|
院学位委员会、导师
|
中期考核(硕士生)
|
第3学期末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
申请提前攻博(硕士生)
|
第3学期末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
提交学位论文(硕士生)
|
答辩前2个月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
学位论文答辩
|
硕士生第6学期(5月)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