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考研的题目,必定是书本上面知识点的结合和延伸,所以,对于数学而言,个人建议首先要把课本上面的基础概念,基础题型吃透,再循序渐进,做复习全书,做真题,冲刺卷等。不能急于求成,有的同学一开始就做复习全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任何一门考试,考题难度程度都是成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也不例外。重点还是在基础,如果你基础足够扎实,适当的变形一定也难不倒你!
首先,需要的就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学习,老师课堂上讲的一定要吃透,回去之后,看教科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一定记住一点:任何参考书都权威不过教科书。在所有书中,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说,教科书就是老大!
另外,课后习题一定要做,很多考研真题都是从课后习题变型而来的。不要小瞧课后习题,觉得那些自己都会做,不信你试试,每章课后习题从头到尾一步不落的做一遍,你会发现,连课后习题你都做不出来。有些同类型的题,可以挑选平时上课老师留做的作业题。(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对于基础特别好的同学,教科书这一步其实可以适当的省略,只看一下自己相对薄弱的地方)
大概看完两边教科书后,可以买一本复习书,我当时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感觉还好,另外市面上还有陈文灯的,相信大家都见过,这里想说的是陈文灯的书思路比较活,一道题的方法比较多,它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前提下的,何况天下体型那么多,不可能全部做会,只能是鞭长莫及。不过每个人思路和适合的方法不同,还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购买。另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你买了某一个人的书,之后再买相关书籍,就买这一个系列的,不要买了这个人的复习全书,又买那个人的习题集,这样对于你个人复习很没有好处。下面我以复习全书为例,说一下我当时复习的顺序和方法:
第一遍,看复习全书时的心情是崩溃的,因为毕竟扔了那么长时间的数学,很多东西都忘记了,好多名词听起来很陌生。但是,我没有放弃,可怕的不是学习,而是没有目标,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之后,剩下的就是努力。第一遍看全书,我有很多不会的地方,我都做了标记,上面的例题我也大多是看解析。一遍下来,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也大多捡了起来(复习全书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张最后有练习题,第一遍看书时这个习题我是没做的,到了第二遍才做)。
第二遍,仍然有好多不会,继续崩溃,但是不气馁!第二遍几乎还是看着解析做下来的,可是当我第二遍看完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不会做的题少了好多好多!之前第一遍做记号的题到了第二遍时已经有好大一部分被我打败了!
第三遍,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这次不要看解析了,把例题下面的答案盖住,自己做。做完一道题,我们有一下几步需要做:
第一,重新读题,解析已知条件。考研真题有许多是之前真题经过变型得来的,而怎么变呢?机关就是在已知条件中!看到一句话,你心中要知道它可以变型成哪些其他说法,或者由哪几个条件可以推导到这个条件,题中给你这个条件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一般从问题来看就可以了。
第三,这一步分两种情况。如果这道题你做对了,要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行得通;如果你没有做出来,那么对照你自己的做题步骤,分析是到第几步你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做不下去了,是什么知识点你没有想起来,然后上教科书(注意,是教科书)上查找相关知识点所在章节,认真阅读、理解。这样,一道数学题就解决了。这遍下来,有些人还是会有一些盲点,还是有不会做的题,没有关系,你可以把这些具体的知识点摘录在一个本子上,每天看几遍,退一万步,把做题步骤背下来又能怎样?
这样三遍下来,也差不多到了做真题的阶段了,真题是最好的参考资料,不要浪费,自己掐时间从头到尾做下来,像在考场上一样,时间到了就停笔,然后多练习几套就会找到适合自己做题的时间分配方式,把重点放在哪自己心里要有数。真题做完后,不要光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重要的是你明白你没做上来的题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知识点还没有吃透,还是马虎大意了,然后自己做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总结出题者的思路,学到最后的时候,给出一个知识点,你要明确说出这个知识点都会怎么考,还有一点就是揣摩这个知识点会怎么变形,如果做题做的特别死,稍微一变型,就会把你难住了。其实数学重在原理,做题也不在多,重要的是精,我做复习全书做的遍数多了,我自己就发现,很多题的解法很有技巧的,自己做的熟练了,看到一道题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什么方法。这里要多说一句线代,书薄,内容相对来说较少,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主要的是有一个大的框架,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到连接各章的点,相互融会贯通。
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巩固基础的小Tips,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坚持每天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保持题感
很多同学认为到了复习的后期,数学只需要看看以前的错题和不会的题目,扫除盲点即可,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必须要保证每天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保持这样的做题状态一直到考试的前一天。建议同学们每三天做一套数学模拟卷,一天全真模拟,剩下的两天仔细看参考答案解析,并且还要坚持找一些题目来做。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天都做题目。其实数学是隔一段时间不接触就会很快的遗忘的,三两天不做数学题再做的时候就感觉很生疏,磕磕碰碰,思路不顺畅。这样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在真实考场上的发挥。考研数学虽然题目不会很难,比较基础,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计算量非常大,如果做题的时候不顺手的话,一般很难全部完成所有的考题。坚持每天做数学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以前总结的错题和不会的题目要经常看
前期我们强调过一定要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注意把错题和不会的题做好标记,这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就派上了大用场。因为到后期的时候,时间很紧张,有了错题集,就知道自己哪儿会哪儿不会,知道有限精力应该放在哪儿,后期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再每个题目再过一遍,也没有必要。考研后期有限的精力一定要放在刀刃上,查漏补缺,不能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面面俱到。对于以前总结的错题和不会的题目,建议最好不要看解答,自己再做一遍。考研数学虽然本质上就是做题再做题,但是在后期的时候没有必要再去搞题海战术,没有必要去找市场上充斥的大量的模拟题,不是什么题目都有质量值得你花宝贵的时间去做。后期把主要精力花在曾经的错题和不会的题目上,扫除盲点,这样更有针对性。
►基本概念弄懂,把基本理论弄透
数学的知识体系很庞大,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讲,它的内在结构很严正,很富有层次感。从概念、定义到公理,从公理到定理、推论,层层演进,步步深入。如果忽视了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很多人就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你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考研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多,但相互之间联系复杂、千丝万缕,点到点的逻辑关系和深层次的框架结构难于理清。任何一门学科学到一定的高度必然要求你对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要站在一定高度对所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但是这个认识要建立在对所有的知识点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所谓把基本理论学透,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的:首先是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是什么,界定此概念所运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接下来要弄懂这个概念的定义式,包括它的数学含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以及在这个概念上的拓展和延伸等等。对于每个概念我们都要尽可能地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理论性的内容,比如说定理、性质、推论,首先要清楚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数学考试实际上就是考察这些定理、推论的运用,只要理解透了,不管出题方式怎么刁钻,你都可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到了后期冲刺的关键阶段,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精确透彻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不要留下一个不确定的知识点,在做题的过程中碰到不确定的内容一定要勤于翻书,回到课本上去把它真正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就是一些基本公式,前期做题还可以翻翻书,这个阶段就要真正的牢记了,而且一定要精准的记住,不可以含混不清。